基层员工的工作性质具有重复性强、繁杂琐碎、偏过程等特点,给考核、评价及激励带来了难度。为此,很多企业会采用华策咨询的“产值计薪模式”来解决这些问题。何谓“产值计薪”?就是对员工常规性、周期性开展的工作,一件一件进行定价,在企业内部发包,形成内部竞争氛围,达到“多劳多得、能者多劳”的效果。
确实,通过产值计薪模式,可以让企业中的小白兔原形毕露,让那些装模作样、混水摸鱼的南郭先生无处藏身。对工作进行定价后,做了就有产值,不做或没做好就没产值,让优秀、肯干者多挣钱,淘汰落后、不干者,进而提升人效。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但是,产值计薪有些坑千万不能踩,否则容易走偏,对企业的影响和伤害也是很大的。笔者结合近二十年企业咨询及陪跑的经验,通过对华策经营罗盘涉及的六大激励模式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后,就产值计薪模式和大家分享以下几点。
一、产值计薪有应用的条件和场景
产值计薪是根据基层员工的工作特点而设计出来的一种激励模式,但并非所有企业、所有基层岗位在任何情况下都适合。在以下几种情况应用产值计薪比较合适,否则容易产生其它负面影响。
1、一人一岗,工作不饱和。针对中小微企业,一人一岗,但工作量却严重不饱和,需对工作明码标价,鼓励员工做岗位之外的工作,适合采用产值计薪。否则,仅通过说教或者强制考核的方式,很难让员工心甘情愿去做其它岗位的事情并把它做好。
2、一岗多人,工作不均衡。针对一岗多人,但工作态度、工作效率差别大,为解决“做多做少一个样、做好做坏一个样”的情况,建议采用产值计薪的方式。推行产值计薪后,员工是为自己干,并且抢活干。在工作量相对固定的前提下,我多干了,你就得少干,也即少拿钱,自然而然形成内部竞争机制,淘汰落后员工。
3、加活不加人。适应于工作量增加,企业却不想增加人的情况。任何一个员工都会认为自己很忙,加活不加价,很难让员工接受增量的工作。
任何激励模式都是有利有弊,两权相害取其轻。如果在岗员工本身工作比较忙,饱和度也很高,不大建议贸然采用产值计薪模式。它会打破已有的工作均衡和内部相互协作的工作氛围。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二、产值计薪的定价应考虑时长和难易度
工作定价是产值计薪的重中之重,相较于其它工作,基层岗位的工作差别绝大部分取决于工作时长,工作时长越长,定价通常越高。但是,如果不考虑各项工作的难易度、工作环境、工作所需技能等因素,定价也会存在不公平。因此,产值薪酬定价建议采用“工作时长*难易系数”这个综合因子会较合理。
在具体执行产值薪酬时,如果存在某项工作大家抢着干,有些工作没人愿意干,则很大可能是定价出了问题,要重新开展定价优化工作。
三、产值计薪在试行阶段应空转真做
产值计薪方案设计出来后,通常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,收集分析运行数据,优化测算工作定价。因此,试运行阶段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效率很重要。建议在试行阶段,原来薪酬方案和产值计薪方案并行,薪酬“就高不就低”取高值,从机制上确保员工在试行阶段跑出最真实、效率最高的数据,有利于后续方案的优化和调整。否则,员工可能会故意磨洋工、慢慢干,以期增加产值定价。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四、产值计薪要有企业文化做补充
产值计薪以利益为导向,强调“多劳多得、能者多劳”,不让企业的雷锋吃亏,但同时也要避免出现雷锋计较。产值计薪仅针对常规性工作,而非所有工作进行定价。因此,如何确保非定价工作也能正常开展,避免不定价就没人干或者员工“斤斤计较”的情况发生,企业要从企业文化入手,对产值计薪进行有效补充。
以上分享的是企业在推行基层员工产值计薪机制时要注意的几个点,尽量少走弯路,取得预期的效果。欢迎各位读者就此展开讨论和沟通。
· 如果您看完本文章有收获,具体可联系华策咨询顾问老师(电话/微信:13902960065)获取详细落地解决方案,并有机会免费获赠学习资料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