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业追求效益是企业家赚钱的欲望在发挥作用,而想要让员工形成商品化思维,树立商业价值意识,进而像老板一样具备经营思维,同样需要利用好欲望的效能。
任正非曾经说过,“欲望是生命强大起来的第一推动力,它能导致人的心理失衡,这种失衡既会造成攀比之类的负面结果,也可以激发人们的上进心。”他指出,聪明的人不但懂得克制欲望,更懂得管理欲望,甚至为自身创造欲望。聪明的管理者必须要学会的一件事,就是利用好员工的欲望需求。
在生活中,我们经常听到一种说法,叫作“无欲则刚”。在任正非看来,这个说法,第一是违背人性的;第二,无欲者很难做到所谓刚、强、有力量。欲望其实是中性的,很大程度上,欲望是企业、组织或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。华为的发展史,就是一部欲望激发和控制的历史。一家企业管理的成与败,背后所展示的逻辑,都是人性欲望的逻辑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。1943年,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·马斯洛在《人类激励理论》中首次提出该概念。书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,分别是生理需求、安全需求、社交需求、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。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后,还有自我超越需求(self transcendence needs),但通常不作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必要的层次,管理学家通常会将自我超越需求合并至自我实现需求当中。
关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通俗理解是,假如一个人同时缺乏食物、安全、爱和尊重,通常对食物的需求是最强烈的,其它需求则显得不那么重要。此时人的意识几乎全被饥饿所占据,所有能量都被用来获取食物。在这种极端情况下,人生的全部意义就是吃,其它什么都不重要。只有当人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,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、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求,如安全的需求、尊重的需求等。按照亚伯拉罕·马斯洛所提出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分析,企业想要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,就必须学会利用他们的欲望需求,针对需求予以相应的诱导和奖励,以商业的手法诱使员工创造价值。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类似,任正非将员工的欲望需求也分成了五个层级:饥饿感、安全感、成长需求、成就感,以及使命感。
满足饥饿感是员工最基础层面对物质的诉求,企业是否能够给予员工相对的物质满足,是企业调动人力资源最基础的前提。在任正非看来,饥饿感是不应该轻易满足的,很多企业刚一招来新人就给同行业最高薪,结果员工“吃饱了”,也就没有了奋斗的动力。华为不会这样做,虽然华为也以“高薪”著称,但华为的高薪不是随便就能拿到手的,所有华为人想要拿到协议中议定的薪酬,都必须创造出协定的绩效,否则,工资就要打折扣。安全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性的需求,任何员工安心工作的前提都是能够获得稳定收入,并且不会被随时开除。华为在保证员工基本待遇的前提下,提倡末位淘汰,坚持绩效工资,积极落实“不打粮的干部要下台”等措施,持续为员工制造危机感,有效促使员工更加投入地面对工作。正是因为拥有十几万内心有强大不安全感的人,他们共同面对风险、未知、恐惧的世界,才有了华为“胜则举杯相庆、败则拼死相救”的优越文化。
华为绩效管理者坚信,人都是渴望成长的,当企业给予他的权力与他的欲望、雄心、野心相称的时候,他自然愿意在这个平台去发挥才能与智慧。因此,管理者必须适度满足员工的成长需求,但一定要注意,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获得更多权力,所以也要适当遏制员工的野心,以绩效考核和资格鉴定来提升员工的自我认知,赏罚有效。任正非认为,人都有被认可的欲望,无论是孩子、老人、员工或者老板。华为成功有各种各样的因素,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保持对员工认可,一方面设立“蓝血十杰奖”、“明日之星奖”、“金牌个人奖”等奖项对员工给予精神认可;另一方面坚持利益“共享”,与员工分享财富成果和成就,满足员工的成就感。任正非曾经说过:“只有极少数人是拥有超我意识的使命主义者,乔布斯是,我任正非大概也属于这一类人。”在他看来,使命感不是谁都能具备的,只有人到了极高的觉悟之后,才能具备,但企业在管理和激发员工的过程中却不能忽略使命感。沃尔玛正是凭借着“永远为顾客提供超值服务”的使命感才一路成长为全球第一大零售商的。所以,华为坚持强调,客户是一切价值的赋予者,华为人要以客户为中心,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,向客户要效益。
在古龙小说《陆小凤传奇》一书中,大反派霍天青曾经说过一句话:“是人就有欲望,有欲望就有弱点,就能被控制。”这话虽然说得有些过于绝对,但却切实地映射出了一个管理上的真理,那就是对员工利与欲的控制。任正非所谓的“有欲而刚”,就是这个道理。
·有任何需要可联系华策咨询顾问老师(电话/微信:13631558146)获取企业薪酬绩效详细落地解决方案,并有机会免费获赠学习资料包。